“我天生就与语文有缘。”姚亮老师见面便如是说。
初见姚亮老师,一身黑色西装,搭配着短而黑的卷发,手里提着样式老旧的公文包,简单而又朴素。但他的眼神却时刻在向我们传递着一位学者的好学深思,一位教师的恪尽职守,一举一动无不显露着文人的修养。
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熏陶,姚亮老师也不例外。他出自书香门第。“我祖辈父辈均为教师,且都在国学上有一定的造诣。在家庭的熏陶下,我自小便对国学产生浓厚兴趣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我心中的信念也越发坚定:学国学,读经典,教语文。”
从1986年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至今,姚亮老师在讲台上站了整整30年。“我一直在教书,这是情不自已。汉语汉字蕴含着民族文化的精华。这么好的东西怎么能不讲给年轻人知道?你不传承给下一代,不但对不起青年人,也对不起老祖宗。”
三十年的教书生涯,姚亮老师把自己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教育事业,走了一条“读书—教书—写书”的人生轨迹。他曾主编《大学语文》《应用文写作教程》等教材5部,参编《教育考试命题技术与题例解析》等著作5部,发表论文20余篇。
2009年,姚老师获得西安思源学院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“特殊贡献奖”。这是对他12年始终如一的专升本教学工作的肯定和褒扬。在多年专升本的教学中,姚亮老师摸索出了一套适合专升本学生的教学方法—问题教学法。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过程;“以纲为纲,以本为本,紧扣考点,适当拓展”。他善于紧扣重点难点来设计问题,尤其是在学生自以为明白的地方设疑,从而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和理解。
“立德乃做人之根本,欲学做事先学做人。”当姚亮老师面对品德与学业成绩孰轻孰重的抉择时,语气严肃而认真,“一个人如果缺德,纵使他有通天的才能,他在做人这方面也是不合格的,甚至可能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更大。德又分为私德和公德。一个人孝敬父母,这是有私德;在公交车上不给老人让座,这是没公德。大学生应该有公德心,做公共伦理道德的典范。”
作为一名语文老师,姚老师最爱的就是研究语文了。“语文是需要去思考的,有些人认为学习语文就是死记硬背,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。中国语文博大精深。就我个人而言,语文比数理化更需要动脑,既需要形象思维,也需要逻辑思维。阅读或写作,跟一般的公式推导和数据运算有很大区别。”
私下里,姚老师建议他的徒儿们多读书,读好书。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读法,每一类书籍都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。大学生要多读经典,少读文化快餐,不断丰富自己的阅读储备量。
姚亮老师一直很忙,忙着上课、开会、处理行政事务。但即使如此,他依然会挤出时间去鼓励他的徒儿们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迎接挑战。他经常通过网络与学生沟通交流,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。在姚亮老师的QQ空间日志里,满满都是他对徒儿们的殷切叮嘱和热情鼓励。学生的留言,更是体现了对姚老师的尊敬和爱戴。
“教书一辈子,无怨亦无悔;如果有来生,还要当老师。”甘于一辈子做教师,是需要情怀的。姚老师的情怀,小到每一个学生、每一堂课,却又大到祖国的未来、民族的希望。“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。”姚亮老师用自己的一生去从事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,并在教学岗位上发光发亮,传递着自己的正能量。
|